|
||
中论
中论观颠倒品第二十三(二十四偈)
问曰。 从忆想分别 生于贪恚痴 经说因净不净颠倒。忆想分别生贪恚痴。是故当知有贪恚痴。答曰。 若因净不净 颠倒生三毒 若诸烦恼。因净不净颠倒。忆想分别生。即无自性。是故诸烦恼无实。复次。 我法有以无 是事终不成 我无有因缘若有若无而可成。今无我诸烦恼云何以有无而可成。何以故。 谁有此烦恼 是即为不成 烦恼名为能恼他。恼他者应是众生。是众生于一切处推求不可得。若谓离众生但有烦恼。是烦恼则无所属。若谓虽无我而烦恼属心。是事亦不然。何以故。 如身见五种 求之不可得 如身见。五阴中五种求不可得。诸烦恼亦于垢心中。五种求亦不可得。又垢心于烦恼中。五种求亦不可得。复次。 净不净颠倒 是则无自性 净不净颠倒者。颠倒名虚妄。若虚妄即无性。无性则无颠倒。若无颠倒。云何因颠倒起诸烦恼。问曰。 色声香味触 及法为六种 是六入三毒根本。因此六入生净不净颠倒。因净不净颠倒生贪恚痴。答曰。 色声香味触 及法体六种 色声香味触法自体。未与心和合时。空无所有。如炎如梦。如化如镜中像。但诳惑于心无有定相。如是六入中。何有净不净。复次。 不因于净相 则无有不净 若不因于净。先无有不净。因何而说不净。是故无不净。复次。 不因于不净 则亦无有净 若不因不净。先无有净。因何而说净。是故无有净。复次。 若无有净者 何由而有贪 无净不净故。则不生贪恚。问曰。经说常等四颠倒。若无常中见常。是名颠倒。若无常中见无常。此非颠倒。余三颠倒亦如是。有颠倒故。颠倒者亦应有。何故言都无。答曰。 于无常着常 是则名颠倒 若于无常中着常。名为颠倒。诸法性空中无有常。是中何处有常颠倒。余三亦如是。复次。 若于无常中 着无常非倒 若着无常言是无常。不名为颠倒者。诸法性空中无无常。无常无故谁为非颠倒。余三亦如是。复次。 可着著者着 及所用着法 可著名物著者名作者。著名业。所用法名所用事。是皆性空寂灭相。如如来品中所说。是故无有着。复次。 若无有着法 言邪是颠倒 著名忆想分别此彼有无等。若无此著者。谁为邪颠倒。谁为正不颠倒。复次。 有倒不生倒 无倒不生倒 已颠倒者。则更不生颠倒。已颠倒故。不颠倒者亦不颠倒。无有颠倒故。颠倒时亦不颠倒。有二过故。汝今除憍慢心。善自观察。谁为颠倒者。复次。 诸颠倒不生 云何有此义 颠倒种种因缘破故。堕在不生。彼贪着不生。谓不生是颠倒实相。是故偈说。云何名不生为颠倒。乃至无漏法尚不名为不生相。何况颠倒是不生相。颠倒无故何有颠倒者。因颠倒有颠倒者。复次。 若常我乐净 而是实有者 若常我乐净是四实有性者。是常我乐净则非颠倒。何以故。定有实事故。云何言颠倒。若谓常我乐净倒是四无者。无常苦无我不净。是四应实有。不名颠倒。颠倒相违故名不颠倒。是事不然。何以故。 若常我乐净 而实无有者 若常我乐净是四实无。无故无常等四事亦不应有。何以故。无相因待故。复次。 如是颠倒灭 无明则亦灭 如是者如其义。灭诸颠倒故。十二因缘根本无明亦灭。无明灭故三种行业。乃至老死等皆灭。复次。 若烦恼性实 而有所属者 若诸烦恼即是颠倒。而实有性者。云何可断。谁能断其性。若谓诸烦恼皆虚妄无性而可断者。是亦不然。何以故。 若烦恼虚妄 无性无属者
|
|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