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|
华富之慕未尽绝,一念堕落两世回(图)摘自:《子不语》
【原文】: 钱塘王孝廉鼎实,余戊午同年。少聪颖,年十六举于乡。三试春官不第,有至戚官都下,留之邸中。偶感微疾,即屏去饮食,日啜凉水数杯,语其戚曰:“予前世镜山寺僧某也,修持数十年,几成大道。惟平生见少年登科者,辄心艳之;又华富之慕未能尽绝,以此尚须两世堕落,今其一世也。不数日当托生华富家,即顺治门外姚姓是也。君之留我不出都,想亦是定数耶!” 其戚劝慰之,王曰:“去来有定,难以久留,惟父母生我之恩不能遽割。”乃索纸作别父书,大略云:“儿不幸客死数千里外,又年寿短促,遗少妻弱息,为堂上累。然儿非父母真子,有弟某乃父母之真子也。吾父曾忆某年在茶肆与镜山寺某僧饮茶事耶?儿即僧也。时与父谈甚洽,心念父忠诚谨厚,何造物者乃不与之后耶?一念之动,遂来为儿。儿妇亦是幼年时小有善缘。镜花水月,都是幻聚,何能久处?父幸勿以真儿视儿,速断爱牵,庶免儿之罪戾。” 其戚问:“生姚家当以何日?” 王曰:“予此生无罪过,此灭则彼生,不须轮回。” 越三日巳刻,索水盥漱毕,趺坐胡牀,召其戚,欢笑如平时,问:“日午未?”曰:“正午。”曰:“是其时也。”拱手作别而逝。其戚访之姚家,果于是日生一子,家业骡马行,有数万金。 【译文】: 钱塘举人王鼎实,是乾隆三年与我一起考中举人的。他年轻聪敏,中举的时候才十六岁,后来连考三次进士都没中。有个近亲在京城做官,留他住在家里。一次,王鼎实偶尔生了点小病,就不再吃饭菜,每天喝几杯凉水,对他亲戚说:“我前世是镜山寺和尚某,修行了几十年,几乎功德圆满。只因为平生看见登第的青年人,心中就很羡慕;羡慕富贵的心,也没能断绝,因此还须堕落两世,现在是第一世。用不了多久,我就要托生有钱人家,就是顺治门外姓姚的那家。您留我住下,不放我回家,想来也是前世注定的。” 他的亲戚劝解安慰他,他说:“一个人生死有定数,难以久留,只是父母生养的恩情,不能够一下子割舍。”于是王鼎实要了张纸,写信与父亲告别,大致说:“儿子不幸客死在数千里外,而且寿命又这么短,留下年轻的妻子与幼儿,给父母增加负担。但是儿子不是父母真正的儿子,弟弟才是父母真正的儿子。父亲你是否还记得某一年在茶馆与镜山寺某和尚一块儿喝茶的事吗?儿即那个和尚。当时与父亲交谈得很融洽,心中想父亲为人忠诚谨慎厚道,为什么造物主使他没有后代呢?动了这个念头,所以投胎做父亲的儿子。儿媳妇也是幼年时与我有些善缘。这些都如同镜中花、水中月,都是虚幻姻缘,怎么能长久?希望父亲不要把我真正当作儿子,快快割断对我爱的牵缠,如此才能免去儿子的罪过。” 王鼎实的亲戚问:“什么时候托生姚家?” 王说:“我这一生没有什么罪过,这里死了那里就出生,用不着再受轮回。” 过了三天,巳刻时,王鼎实要了盆水盥洗漱口,完了后,两腿盘着坐在交椅上,把亲戚叫来,两人谈笑如同往常一样,高高兴兴的。忽然,他问道:“到了午时没有?”亲戚说:“是正午了。”王说:“时间到了。”拱手告别,就断了气。他亲戚到姚家去探听,果然这天生了一个儿子。姚家经营骡马行,有几万贯家财。
上传日期:2025.5.26
|
||
|